(教養123) 要當下屬?朋友?還是前輩?

2013/04/03 (三) 放晴了

昨天的一則新聞..."八歲女童因爸爸買錯麵又罵人,控告爸爸家暴!"

其實並不驚訝,這就像下屬事情沒辦好,還辱罵長官,你說....下場會好到哪裡去?

很多父母成了孩子的下屬,唯命是從 ,唯恐一不順孩子的意,不僅孩子哭鬧不休,自己還落得耳根子不清靜,裡外不是人。"順"孩子的意,成了最便利最不麻煩的王道。

四五歲的孩子還在吃奶嘴、用奶瓶喝奶,媽媽兩手一攤...

"就沒辦法啊!不給他,他就哭呀!哭到你都沒得好睡了..."那就只能接受孩子長大後,齒列不整、咬合不正的結果。

孩子還小不懂事,不曉得後果,大人順其自然,無法跟孩子比耐力、比堅持度,也就讓小鬼當家了~

不少父母 處處讓孩子做決定,就拿讓幼兒自己挑衣服這件事來說好了。在孩子尚未建立穿衣觀念前,把決定權交給孩子跟不懂得規則卻硬要下場打球有何不同?

"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!"

難道讓一個門外漢來管理一個公司,這位門外漢就可以培養出他的決策力嗎?

天冷他要穿短袖、熱他想掛棉襖,父母打扮得體甚至時尚,孩子卻穿得亂七八糟。一問之下,原來是孩子硬是要這樣穿出門。

"給他自己選,10分鐘就可以出門了,要不然要花個兩個多小時還在那裡盧...""以後大了,他就懂了..."

講白了,就是懶得跟孩子講道理,單單只想把教育交給未來的時間去解決。祈禱孩子在這過程中沒有養成"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"的態度。

該堅持的就應有所堅持,隨著孩子起舞,下場有可能像這位父親一樣,花了錢幫孩子買晚餐,只因買的不是孩子要吃的海鮮烏龍麵,換來的卻是被控家暴的下場,真的是"真心換絕情"啊~
跟孩子當朋友.....這句話曾經風行了不短的一段時間,甚至被奉為圭臬。需要跟孩子當朋友嗎?當孩子青春期時,或許可行,但事事與孩子平行,那孩子幹麻需要叫你一聲爸媽?你應該是個嚮導、榜樣,而不是呼之即來、揮之即去的朋友。

與其當孩子的朋友,他們視我為前輩。

"馬麻...可以講你以前的事嗎?"祐很喜歡聽我講以前的小故事,常會在洗澡或是刷牙時提出這樣的請求。

講了以前自己讀書的過程,祐就開始自己擬定考前計劃並付諸實行。

描述了小時候生活的景象,孩子對以前的純樸生活有了想像。
"以前小學雨天下課的時候,我最喜歡跑去淋雨、踩水..."

"好好喔~我們現在都不行..."祐一副羨慕的模樣。

"你覺得為什麼你們現在不行呢?"

"因為這樣會感冒,而且現在的雨是酸雨,對皮膚不好..."

羨慕歸羨慕,孩子的理性還是在的。

"所以老師是為你們好呀!不想你們頭髮通通掉光光,變禿頭...."

不希望孩子認為我是用以前的自己,來強迫現在的她去走我走過的路。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傳達想法,比較能不著痕跡傳達想法。讓孩子小腳跟大腳,也能走出自己的路來~


 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