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06/02(日) ~ 06/03(一)
鹿港小鎮的巷弄真的很迷人,隨處一個轉彎都可能遇見老東西。
半邊井
這戶人家有錢又有愛心,特地把井一半砌在牆外供人隨意取用。
融合西洋建築風格兩層樓閩南式建築的<三槐堂>(就在半邊井旁邊)。
禮拜一的大清早,老街裡面沒有其他遊客,逛起來真舒服。遇到兩個本地阿桑,原本是要問她們隘門的位置的,沒想到最後是我們帶著她們認識這座古門牆。
正當我們開口閉口 "一ˋ"門,突然不知哪間民宅傳來一位阿桑的聲音..."ㄞˋ"門啦~
呵呵呵....習慣性的有邊讀邊...竟唸錯了!想想自己也很粗線,明明是"隘" 偏要唸做"益",以前歷史課本裡面不是常有"隘口"這詞嗎?連藏鏡人都看不下去,要出個聲了...
這樣的建築,屋簷再深一點,後院栽上幾棵大樹、一片草皮,加個延伸出來的甲板,放張木搖椅,就是我夢想中的家了....
這裡的貓都好可愛唷~
騎上鐵馬,繼續亂晃~
<公會堂>-以前鹿港人聚會的場所。禮拜一,一樣沒開!
意樓-這個意樓實在不好找,當地人有些也不知道,問了兩三個人才問到。
據傳百年前,陳家少爺愛上丫環-尹娘,一開始被家人極力反對,最後雖然有情人終成眷屬,但陳家少爺卻被爹娘要求,成婚後立即進京赴試,臨走時,男主角特地在意樓牆邊,栽種楊桃樹,也告訴尹娘說,不管是否中舉,一定速去速返!但卻一去不返,小樹苗都長成了大樹,尹娘就在等待中,日漸憔悴,抑鬱而終。
沒能進去參觀,聽說上面還有間閣樓叫"天遺室"。
現在的意樓已被台中的俊美食品董事長給買走,花了十年自費整修,也開放參觀。
十宜樓命名的由來,是指此地"宜琴、宜棋、宜詩、宜酒、宜畫、宜花、宜月、宜博、宜煙、宜茶"十宜。
為了防止秋冬季節的強烈"九降風"(也就是東北季風)吹襲,故意把巷弄做成這樣曲曲折折的。所謂的九曲並不是說是有九個彎道,而是指巷道曲折多彎。而且這樣的設計,易守難攻,也具備了良好的防禦功能。
摸乳巷-又名君子巷、護胸巷,是有著二百年歷史的防火巷,長約100公尺,最窄處不到70公分。
二.古時人們因渴望生子,日思夜夢,而這條巷弄狹長,好像人作夢一般,所以被稱作"夢麟巷"。因國語發音與台語的摸乳巷相似,所以後來才被稱作"摸乳巷"。 (這種說法實在多了~)
因為時間的關係,沒能去成丁家大院、民俗文物館、甕牆、文開書院、文祠、武廟,抱著遺珠之憾跟疲累,為這次的六天五夜的旅行畫下了句點,相約秋天再來鹿港囉~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