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06/02(日) ~ 06/03(一) 熱呼呼 熱呼呼~
禮拜天傍晚才到,計畫禮拜一把古蹟跟一些有的沒有的一次看個夠。結果,<民俗文物館>禮拜一休館,<桂花巷藝術村>全都沒營業。
原本的計劃全打亂了,加上臨時決定提早北返,那...就來趟小鎮亂亂走吧!
不同於一般的廟宇,這裡的柱子少了雕龍畫鳳,顯得樸實多了。強烈建議一定要晚上來一感受一下這裡的氣氛。
小孩子都很愛擲筊,小益先唸了一段經文,再把路上撿到的雞蛋花獻上,然後講出"希望我可以平安長大,然後.... 全家人都平平安安 健健康康..."這樣的願望,看到一正一反的筊,開心極了。
我們白天又來了一趟<龍山寺>,白天跟夜晚的<龍山寺>很不一樣喔~白天古蹟是看得比較清楚,但我還是喜歡入夜後的<龍山寺>....
著名的藻井
細緻的雕工
"把拔~~~陪我玩好不好?"男生就是男生,安靜個片刻,身體裡的睪固酮又出來作祟了。
"那...我們來比賽,看誰先跑到門口,腳踏到階梯才算喔!"果真...就是出來玩的...
祐也許了"希望家人平平安安 健健康康..."的願望,雖是再平常不過的心願,能一直如願也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。
龍山寺後方有個小水池,記住別餵魚唷~
從這個小圓門往龍山寺看去頗有趣的,也把一些雜七雜八的民宅遮掉了。
已經退休的金爐
在明鄭永曆七年(1653年)時建立,在1786年遷到現在的位置,於1831年修建原本的狹小廟寺而成,並重建多次。鹿港龍山寺是一個大型建築物,被認為是現在在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築物。整個廟宇最重要的是其建築和雕刻。
還貼心的立牌做說明,不過我們在這裡沒停留太久。
又是一間<天后宮>
不過這裡被稱作"新祖宮",主要是跟外面的天后宮(又稱舊祖宮)作區隔,拜的也是媽祖。
興建於1788年(乾隆五十三年),是台灣唯一由乾隆皇帝下令由官費興建的媽祖廟,也稱作"敕建天后宮",故在廟前有"文武官員至此下馬"的碑文。
另外媽祖兩旁的千里眼與順風耳,穿的是清朝官方正式的衣服,這也是它特別的地方唷~
其實這個碑文是新建的,因為古碑早在日據時代就毀壞了,這面碑是特地請中國石匠刻製的龍龜駝碑。而旁邊那排看不懂的文是滿文,據說鹿港沒人看得懂滿文,所以是對是錯也就無解了。
真正的古碑在這裡!這四個分別是-敕建天后宮碑記、 天后宮田產記、重建廟宇碑記、重建天后宮記。
今年該廟的委員特地打造這艘木製的船,為的是重現二百多年前媽祖來鹿港的場景,也特地把當年來台的媽祖神像請到上面坐鎮。
"馬麻~妳看!我在這裡~"這艘船倒是讓小益很開心!船還滿大的,上頭的小益只剩下一丁點了...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