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05/23 (四) 忽雨忽晴的怪天氣
終於把那個秘密處理到一個段落了,呼~現在來寫格子囉!
昨天去探望以前的同事老朋友。心臟開刀!看著那在胸口的長長一條咖啡黑的蜈蚣,心裡揪了一下,心疼哪~
年紀大了,毛病也多了起來。張老師的三個子女都很有心,連遠在美國的大女兒都趕回來在病床旁陪老母親半個月。
到台大探病的時候,剛好定居美國的兒子視訊進來跟媽媽問候。
"他也有回來,才剛回去..."張老師雖然一臉病容,但還是看得出她的欣慰。
去程的路上,跟同行的一位老師聊到她自己跟子女的互動狀況。
"唉呀~他們回來要帶尿布什麼的一堆東西....很麻煩啦!"
像是回娘家這件事,對很多新嫁娘其實是很勞神的事。本土的以夫為貴,讓很多女人結婚後,沒了自己。從小我就是個沒有"傳統包袱"這種標準配備的人。
"為什麼妳跟人家都不一樣!!"還記得大哥曾在我國中的時候,忘了為了什麼事對著我大吼。
"我覺得妳不適合結婚…"我家老爺就曾這樣對我說過。大概就是因為我不夠溫順傳統吧!既然要求婚,上了賊船也要認了🤣🤣🤣…而且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🙄
回婆家、回娘家是很多家庭的一個檻...
若是一方根本是不想成為你家的一份子,沒緣份就是沒緣份,強迫處在同一室,只是讓雙方都感到窒息難過罷了!有需要為了其他人,把自己婚姻弄得烏煙瘴氣的嗎?
過年比較容易,因為老祖宗的重男輕女,加上省麻煩,乾脆規定了所謂的初二回娘家,還瞎掰出"如果女兒這個時候回去....會帶衰給娘家...."這種鬼話來恐嚇想陪自己爸爸媽媽一起吃年夜飯、過大年初一的女兒們。
功夫一點的,就把兩家子併在一起過年。要不那些只生女兒的年夜飯只有兩老圍爐,不是很悽涼嗎?
"要以夫家為先..."老媽曾慎重其事地跟我提出她的見解。
本人只遵守一項原則,就是誰先約就享有優先權。當然自己也沒那麼自私,每次都選在節日的當週,會輪替著,讓彼此取得平衡。這最簡單、最沒話講。也不至於讓自己成了要回父母家還得稟告再三的次等家庭成員。
說得冠冕堂皇極了...順便給你扣個"一意孤行"的大帽子。
如果行程強碰,各自回各自的家也是個方法啊!為什麼要那麼硬梆梆弄得氣氛不好咧?
夫妻的結合是挑戰的開始,有智慧的人可以不用做夾心餅乾,為難再三,甚至可以享受兩邊的家庭溫暖。
留言